春节假期下了几天雨,体感又潮湿又阴冷。无意间在图片收藏里看到这张。

在2022年新年伊始回想起2021年的经历,发现竟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整个2021年基本在埋头工作,这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在对之前期望和目标以及一些执行方法的实践。就如同最近看到一本关于知识管理的书里面说的3W理论,即先问why(为什么),接下来how(如何),最后才是what(什么)。在现实中大多是直接what,直接得出结论。这也许是当今这个知识与内容高度泛滥的年代我们被迫养成的习惯,快速得出一个结论并快速执行。就好像看到电商网站不厌其烦给推送商品,我们要做的就是立刻决定买还是不买,很多时候甚至忽略了购物的本质。而现在的网络环境又有非常明显的自动归类与转借概念的现象出现,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一个给定的范围内选择,在范围之外又出现大量的新生概念与转借的“名词”。这样层层间隔让人将很多行为自动归类到一些概念上去,这样进一步加速自我思考与行为的自动归类。加剧了不经思考被各类概念裹挟的被动选择,再加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固定化,想要遇事多思考摆脱信息茧房越来越困难。

翻了下整个2021年的观影记录,发现只有《你好,李焕英》、《金刚大战哥斯拉》、《波斯语课》、《悬崖之上》、《沙丘》、《入殓师》。而且前面几个在我印象中还以为是20年。本打算趁着过年放假去看新的《黑客帝国》和几个想不起名字的电影,结果等到放假睡到自然醒之后打开购票软件发现这些影片全都下档了。翻了几个视频网站的观影记录,发现竟然没看过什么。

TL;DR点击列表跳转

  1. 工作学习
  2. 剧集
  3. 番剧与动画
  4. 电影
  5. 阅读
  6. 游戏
  7. 最后

1. 工作学习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为了践行之前的目标和一些实践,整个2021年完全没有什么实感。要不是年末的元旦假期随便看了下之前堆积的视频,都完全没有这半年的感觉。年末有时间打算重新生火做饭,结果发现仅有的半袋米被虫子吃成了粉末,十几个鸡蛋也坏掉了,在拼多多买的干货农产品也因为潮气太重完全变了样。又重新制备一番后做了两天饭,结果小米电磁炉又坏了。这里我就不说我被小米的东西坑过多少回了,虽然之后换了太古电磁炉,不过还是对小米电磁炉那小巧的身姿与便捷的操作念念不忘。

在工作之余我开始对之前各处遗留的代码和文档进行归纳和整理。这一点是在2020年疫情开始后居家隔离时正式开始,2020年中期在路由器出问题后我将之前几个旧硬盘的数据进行了梳理,在年末开始以印象笔记为主进行有条理的分门别类。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构思一个CMS系统,并在接下里的几个月完成的后端与前端的基本功能构建。虽说只有基本功能但是在基础设施这块总是有种磕磕绊绊的感觉,随后将整个系统废弃后从框架与基础设施开始重新有条理的设计和归纳。基本框架在之前关于低代码的章节中提到过,并在基础上开发了后端的代码生成器。基本上每次实现一个功能都会为基础框架进行升级,从纯后端的模拟系统到可交互的媒体管理系统。基本验证了半年多的成果是可行的。

1.1 归纳整理

似乎是五一节假期前后我开始梳理之前积累的代码,并着手设计自己的框架。在写了大量的便捷工具作为基础的底层包后,开始进行业务层的封装。在十一假期前基本完成框架核心内容并基于此框架完成了一个简易的数据层代码生成器,在十一假期期间把很久之前的Swing项目拿出来加上InterlljlookAndFeel风格作了一个代码生成器的UI。其实也仅仅是到了一个能用地步,但是我又再一次深刻的意识到Swing写UI真是的太麻烦了,比起现在的流行的vue + element简直无法忍受。于是后面我打算基于vue3 + element plus实现一套前端,在满足我后端框架基础功能设置后,融入带代码生成器整个生态中。由于后端几乎都是强类型语言,所以对于主要从事后端开发的人来说ng一类的规范框架再加上强类型的TS,自然是理想中的选择。但是我看完vue3element plus文档后真正动起手来还是感觉到处磕磕绊绊,一时难以适应。就在这篇文章写完之际偶然发现element plus 已经正式发布2.0版了(鼓掌)。

这其中为了验证后端框架易用性和功能完整性,做了几个小工具。在做完后我开始思考到底封装到什么程度才能实现基于界面的业务开发,以及基于界面开发时所需的技术。由于工作原因这个过程时有中断,有时候能中断几个月,到了年末才又有了精力和时间继续思考。于是在年末的元旦假期我完成一个画师信息的收集系统,就是收集我关注的一些画师每天发了哪些作品。由于第一次将前后端全部串联起来,这期间出现了大量的没有预料的问题。甚至在春节假期发布版本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kthreaddk的挖矿程序在后端跑,这种恶意脚本的运行机制更是刷新了我对定时任务机制以及linux进程的认知。在系统跑了一周后大概收集了7千张图,随后我开始做画师和图片的标签机制,增加屏蔽某些特殊关注对象和标签的功能。在一些列筛选后屏蔽了一些小众发照片和教授绘画技巧与素材的账号,以及一些机器人账号后最终只保留200多张有意义的图。

在对服务器进行排查的时候我也发现,Nginx访问日志有大量的爬虫请求,各种各样听说过与没听说的。这其中微软和字节的机器人访问频率大的离谱,也不知道到底什么策略,之后去了解一下设置屏蔽。

我之所以花费将近半年的时间做这些有的没的,在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现自己的时不时产生的小念头。以往每当有个想法想做个小功能都受制于技术细节,进而顾此失彼。现在我在大量的封装后将这些繁杂且容易出错的细节与实现全部下沉成基础框架和模板代码,在之后做功能时通过代码生成器接入模板信息并通过构建工具生成可使用源码,并在发布后融入整个系统。正因为如此对于新想法的实现我只需要从逻辑上关注功能的实现,所需要的各类接口和基础设施都可以信手拈来直接使用。在这个基础上我思考的是如果这样做是不是效率更高,那样做会不会让前端用起来更方便。因为所需的基础功能几乎在基础框架中存在(如果没有那可能要调整),我只需要去使用它。

接下来要做的是对大量三方库封装,如缓存系统,消息队列,注册中心,配置中心,网关系统等。与公司做项目不同之处在于,我要考虑系统规模的可控而不是像公司那种在选型上很多的一步到位。比如我自己的便宜服务器是经不起微服务那套,网关,注册中心,消息队列和缓存系统折腾的。在当前服务器资源的环境下我将整个微服务系统全部打包到一起,进而节省了网关和注册中心,由Nginx接入流量。之前设计的跨服务权限与认证也变成单体管理,缓存也由通用的redis切换到Caffeine。此外还有消息队列,定时调度与任务系统等等,而有些较为简单的功能直接在框架内部实现,比如为了实现我自己的多用户信息安全我甚至构思了一个KMS(密钥管理系统),现在作为系统组件而非独立服务一同打包嵌入到认证系统中。从框架代码编写的最初我就考虑通过配置文件和构建系统在不修改代码的前提下,切换这些外部服务。这种依赖与实现的方式有很多,接下来需要做出一些实际的功能来测试不同应用场景最合适的方案。

1.2 展望

接下来我想实现一个系统的自我诊断功能,这就需要定时任务调度和消息队列。而定时任务调度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功能,毕竟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类定时任务管理的场景。无论是简单的几小时执行一次,还是编写复杂的cron表达式。我对以往遇到和使用的此类功能都不是很满意,因为现实问题太复杂很难通过静态规则覆盖到。比如基于日历,基于节假日甚至基于特定事件触发,现有的框架或系统在用起来还是满足不了需求。很多时候基于特定场景还要通过专门的编码来实现,很不可取。

本文在最后排版的时候我才终于想起为什么要写CMS系统。首先我需要一个双链笔记关联各个知识点,进而构成一个体系。因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每当遇到一个偏门的知识点想不起来都要去搜索一下,而我以印象比较为媒介的笔记系统总是在关键时刻怎么都找不到。我甚至幻想能不能有个语音助理,直接问比如linux 什么命令参数是什么,然后直接打开我归纳总结的内容。然后我就开始尝试做文章的分词,做标签系统。

还有让我心情很复杂的印象笔记本身。我用印象笔记写markdown每当超过一定字数就开始莫名卡顿,还存在多端同步不完全的问题。不同步最新段落给我很大麻烦,似乎是印象笔记有自己的同步时间,在此之外点击同步按钮是没什么用的。这就导致有时候我看到一段文字在电脑上复制过来点同步,之后在手机上看却看不到。 有时候出门前在电脑上规划路线,记下来地铁公交车等等,然后把图文并茂的内容复制到印象笔记,点击同步关闭电脑出门。上了地铁打开手机结果同步不过来。还有最影响体验的在编辑器失去焦点再点进去时,段落会莫名跳转。这点在做排版预览和从其他软件复制内容时尤为严重,看着是某个段落某个词有问题鼠标点过去想修改,然后莫名不知道跳到哪里去。

同步不完全我直接反映过,结果说没发现这个问题。段落跳转我看有人反馈过,但是现在依然还是那样。还有就是搜狗输入法,当我写长句子时竟被输出法莫名其妙的词频给卡主思维。

2. 剧集

关于剧集,看过的只有迪士尼流媒体上的《洛基/Loki》。这部剧我觉得更多是粉丝向作品,对粉丝来说观感确实很好。我只是看过漫威相关电影认识几个熟人的程度,看完之后也许是不自知的漏掉了很多细节,也只是看个热闹。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部分剧情总和《银河系漫游指南》产生重叠,非常有趣。

其他美剧方面无论是迪士尼还网飞,亦或是HBO我都记在小本子上有好几部剧要看,结果到了年底一部都看过。在年底进行盘点的时候让我惊讶的是《无垠的太空》竟然出到了第六季,当时第一季播出的时候对于其中的设定与表现形式我非常喜欢,但是听说这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剧后续可能没有了。所以当我发现竟然有续集就在春节假期补了起来,还是第一季的风格和味道,我很喜欢。

很著名的《山海情》虽然看了一部分,但更多是追着影评看完的。还有印象很深的《御赐小仵作》是记在小本本上要看的,结果还是没看。

3. 番剧与动画

2021年的新番说实话完全没有印象。十月份国庆假期中间,开始看《一人之下》,这部剧很早就听说过,点进去看总体的观感还不错,但是看了几集停下来后就给忘记了,也没继续补。而另一部《凡人修仙传》我在2022年元旦假期同样无意中点击去看了之后,来了兴致决定追了起来。

记得发现新番都还没看是无意中看到《国王游戏》话题度突然高了起来,各种翻唱和二次创作都突然出现在排行榜,然后是看到《无职转生》第二季完结,什么?都有第二季了,完全没印象。还有就是很早就关注的治愈系列动画也全都忘记了,比如摇曳露营一类的。当然了还有更加著名的《双城之战》,同样没看。这里不禁想起一个梗,说一个普通的非二次元朋友突然问那什么动漫你看了没有,就是最近很火的那个。你战战兢兢排除一众小众名作后低声说,是国王游戏?对方说谁看这种动漫呀,那自然是《双城之战》了。

21年的新番动画在几个社区依旧是那些吵吵嚷嚷的声音,什么德不配位,摆烂。什么赛马娘不可能是霸权,并最终破防的之类的。说到赛马娘在手游开始运营就能感觉到其火热程度,在第二季开播后我关注的很多画师都有相关创作,其中有些质量高的惊人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官方。在22年的元旦前后我做了一个画师TAG收集工具,在跑了一星期后发现赛马娘相关遥遥领先。我分析后在删除大量赛马相关信息后才获得正常的二次创作TAG,也就是在原神年前的大更新才使得赛马娘总体创作被超越。当然这只有在画师主动标注的TAG才会被收录,而更多的是无TAG信息。于是我开始思考给关键词自动打TAG的方式进行更加精确的统计。

在这里我贴一张我关注的画师主动打TAG后发图的比例。在开始两周内,所有原神相关的TAG全部加一起都没有赛马娘一个高,也就是在过年前后原神所有TAG几乎都开始疯长。

3.1 凡人修仙传

说起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关于修仙或者说是仙侠类的动画,无论是2D还是3D。刚开始的观感是人物动作有些直来直去,显示很机械。后面剧情展开之后就完全忽略了,可能是打斗画面都大开大合这种感觉少了很多。

对于修仙这个题材印象中我唯一看过的是“诛仙”,现在回想起来是在哪看的都记不起来,不知道是实体书还是在手机上,甚至连剧情我都忘光了。后面有了PC端游戏我进去看了下也没有玩下去的兴趣,之后不管是仙侠还是网文我都没有接触过。

现在想想看《凡人修仙传》的初衷似乎的“中二情节”爆发吧,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关于修仙者打斗,并不是单纯的激光类招式来来回回,甚至说是很好的满足了关于仙侠类的幻想。其次我认为这个作品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就是以“凡人”这个视角,虽然后面也有强行送装备强行主角光环的剧情,但是总体观感给人完全有别一般意义上的爽文。主角不断了进步不断的前进,而前面总有比自己强的人。每上升一个层级就被这个等级的高人压制,永远都在谨慎的前行。直到乱星海获得青竹峰云剑才逐渐有保命资本(似乎有多次升级,都有什么名堂没印象了),男主韩立遇事的基本应对才算是成型。动画看完后去听人说书(讲剧情),由于后续内容比较繁杂有大量事件和人物,导致虽然听了但是有似乎没记住什么。这其中有个别剧情显得非常流水账,大部分时间就记得韩立遇到什么人开打,然后走流程似的放出什么傀儡,背后那什么翅膀若隐若现,噬金虫云,什么幡,什么山,到后来的大庚剑阵。大庚剑阵我印象比较深,为了炼制材料庚精用了不少章节,结果没用多久就跑到灵界又是强者遍地走,没打几次就开始越来越吃力。

不过听了几篇说书后我觉察到了不同的地方。首先作为凡人韩立无论自身还是所处环境都不好,唯一的资本是自己的努力和“外挂”小绿瓶。靠着自己努力修为和催生的大量药草,在自己的使用之余开始与他人交换。但是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小绿瓶这种外挂一般的存在,却看不知道其自身的努力,而这些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十年的闭关努力无论是动画还是小说中都一笔带过。其次是作为名副其实的“韩跑跑”,韩立将保命作为第一要务。无论对方是什么人,除非自己高对方很多不然永远都是纪律性的布置好法器,法宝,符箓,以及跑路的技能。即便是在一个没有任何人的地方都要强迫症一样的把能做的保命手段全部做一遍,所以在筑基期前后永远是不滩浑水,退至众人身后准备跑路。再到后来见面就是,五子同心魔,火鸟,七十二口青竹峰云剑,霜蚣,虚天鼎等等先摆出来。

之所以韩立每次提升一个境界和层次都要被人追杀,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关键时刻敢于下手做出抉择,无论说“杀人放火历飞雨”还是副本团灭发动机,他都在关键时刻敢于出手然后毛装备以及“含泪舔包”。几乎等同于拿到了高于自己层次的资源,然后躲起来修炼。这在乱星海剧情尤为明显,随便就是跑路近百年(后面不知道有没有类似剧情)。另外韩立是所谓的正派人士,即便在小范围内敢于出手那都是都是各怀鬼胎性命攸关的时刻,更多的是正常交易和以物易物。我并没有统计过文中出现过多少次集市和拍卖会,以及私下互相交换,或者副本前期大家各取所需。

我觉得特殊之处就是除了灵石当做货币交换外,更多的是资源的以物易物。因为对于提升修为或者急需的法器与道具很多是有价无市,单纯靠货币是无法获得的。同时提供稀有道具的人也是因为急需某种其它道具才拿出来交换。我并没有统计过这些交换占原文篇幅有多少,但是每次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意识到这种资源的互换是这个社会的基本规则,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只盯着货币这种等价物而忽略了货币背后锁真正代表的价值。货币是一种公开的计量标准,但是其背后所代表的资源其实才是我们独有的资本。

听了一段说书再回来看动画又觉得更加有趣,也许这种大部分时间都在刻苦修行收集资源,遇到的对手一个个都比自己强才是我们这种平凡的人吧。写到这里似乎念头通达了许多。

4. 电影

今年的电影与往年比我甚至都忘了有这回事,我有收集电影票的习惯,在今年竟然找不到一张保存到现在电影票。这其中又有很多电影我很早就打算去看,但是等我想起来的时候竟然都下映了。《李焕英》、《哥斯拉》给我的感觉仿佛是去年看的一样,当时看完印象很深的《悬崖之上》现在也记不得到底什么内容内容了。

首先说说《入殓师》。这是一部名气很大的电影,虽然我也很早就听说过却一直没看。也许是这种探讨生命与生活的作品看的多了,在电影院看完《入殓师》觉得非常平静,全程都感觉很少有情绪上的波动,即便最后的高潮阶段我也因为之前剧情暗示猜到了导致依然很平静。这部作品一开始我以为是讲述独特的生死观(这点剧情中确实有提及),不过给我的感觉似乎是借着这个主题来回溯人的经历。每次在工作委托中都会了解对方的过去,了解对方与其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的关联。另一方面由于这几年看了一些日剧的原因,总是觉得日系的影视作品很多都过于浮夸或用力过猛,以及过分描写一些细节,再加上动作眼神以及音乐的烘托。看到时候确实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不过说实话很难让人共情,看完后也大部分只记得情绪上的波动。这部电影现在回想起来不知为什么能记得很多的情节尤其的一些细节,电影的前一部分如纪录片一般平淡的讲一件件的事情,有没有配乐完全印象。看起来一点也不突兀也许正是这种原因才在观感上保持很平静,但是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很大的情绪上的共鸣。

后面讲起主角自己的故事以及身边人物一个个出现,整体感情色彩似乎浓郁了许多。之后影响感情因素的事件接连发生,到最后终于回忆起自己的和父亲的童年往事,将整部剧无论是情感还是剧情都推到了顶峰。这都是在整体剧情发展中可预期的,因此这时一部非常完整,可以说不留遗憾的作品。也正是看到这里我才想起来《山茶文具店》结尾不那么痛快的原因,就是与期待的剧情并不搭配,在情绪上并没有结束。

《沙丘》我想就更不用说了,它的名气是在太大了。不过最近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观点,欧美的经典科幻很大部分都是“宫斗剧”。所以对于期待好莱坞式科幻大片的朋友,对这部剧可能要失望了。而对我来说科幻作品,特别是这种长篇巨著就应该是以小见大缓缓道来。所以整体剧情上的观感还是比较满意的。不知道是不是所在影院的问题,整部剧大部分时间我都亮度非常的低,看起来很吃力,甚至有时候感觉眼都要“瞎了”。

对立面的权利斗争也没什么感觉,都不知道谁是谁。在看了不少影评和背景介绍的视频后,感觉整体设定很不错。同时我对里面的载具设计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里面的类似蜻蜓的“扑翼机”。虽然觉得这东西很不合理,但是这种远处看非常精巧,近看又很暴力的设计,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后续电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很期待。

5. 阅读

浏览这一年的书单,除了技术类和行业内的枯燥书籍外,看了《潜规则》、《血酬定律》、《周期》、《规模》、《非对称风险》、《第二曲线》、《反脆弱》、《金字塔原理》、《山茶文具店》和一些知识管理的书籍。

这其中《山茶文具店》是最后看完的一本书,就拿出来第一个说一下。在我的印象中这类书店推荐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温馨励志类的。所以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先入为主的认为是生活类,并按照日版《小森林》的那种感觉去读。而实际的阅读体验确实可以套用,总的来说行文可以用女性视角来带入。当然由于先入为主的套用了很多日式职场和励志剧的思维方式,现在想想可能不是很合适,不过总体读完非常的舒适。

但是这其中有这样的问题,不排除的语言之间的差异或者是翻译的问题。我当时的阅读体验是一个《小森林》式的优美环境下一个亲切的女声淡淡的诉说着自己的经历,但是经常在关键时刻有些句子和词语破坏了这个平和的气氛,有时候我回来又确认几次是不是自己看错了,这也许是直接翻译问题。还有事故事的结尾显得戛然而止,不知道是不是要出续作的原因,感觉前面已经做足了铺垫和暗示马上就到点题了,结果突然整本书就结束了。这种感觉直到我去电影院看了上映的《入殓师》才明白,就是结尾问题。

然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潜规则》和《血酬定律》。最初决定看是因为有人推荐说这是《资本论》的入门,因为之前看《资本论》而完全没看的进去,所以决定去看一下。这两本书是我交替看的,以至于相互之间内容记忆会出现混乱。但是总体的来说我觉得两本书讲的是类似的东西,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两本书特别是《潜规则》给我了非常大的启发,简单来说就是讲了很多其它地方没有讲的事情,就是这种看似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得出的浅显道理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了全新的视角。《血酬定律》对我的观感来说是讲了很多平时读到的大事件的结尾和后续部分。两本书结合起来看有种串起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原先简单粗暴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事变得合理和丰富了起来。在2022年我觉得再快速重读一遍。

剩下的《第二曲线》、《非对称风险》、《金字塔原理》、《周期》和《规模》其实我没有读完觉得整本读完意义不大后续打算粗略的看下,列出大纲再专门看特定章节。《反脆弱》提出的很多观点给我看问题的新视角,觉得受益匪浅。还有一些零散的知识管理类的书籍甚至看完就忘了。

由于整个2021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忙于工作,导致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在2022年需要逼迫自己通过输出一些文字内容来让自己慢下来思考。

6. 游戏

6.1 vtuber

在今年游戏相关内容前有必要提一下vtuber,或者说“管人”,国内的语境下也叫做vup或虚拟主播。之所以放在游戏章节是因为我关注vtuber大部分都是和游戏相关,并且由于一系列的契机我对米忽悠(米哈游,以下简称米忽悠)的看法在三四年后有了改观。

这一切的开端依旧是2020年的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长假再加上对未来的焦虑,同时那段时间莫名的各种vtuber开始红火起来。这其中很多自带设定且风格鲜明的vtuber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候似乎是“vtuber战国时代”前后,大量不同“属性”的vtuber让人目不暇接。当时很多关于此类的研究,特别是一些游戏媒体对此有非常详尽且有深度的报道。21年春节前后神一般的创作曲《让风告诉你》一下子火到了海外,出现了不少翻唱。也不知道什么契机去看了被称作“金憨憨”的鹰宫大小姐的现场翻译翻唱,为了翻译中文找了莉泽皇女和张京华,又找了星弥(又被戏称火吸米,每次看到都忍不住笑)。现在想想似乎是张京华(锤子)间接知道的,大小姐没关注却关注了皇女和星弥。

关注皇女的主要原因是在那不久前看到了我非常喜欢的画师“藤原”画了一个人物,随后看到彩虹社里介绍这是皇女。又在鹰宫大小姐那里了解到皇女中文很不错,随后皇女被拉入原神坑后听到如此“健康”,“开朗”的“皇家”大笑后顺势关注了。关注星弥似乎是因为live2D形象的“大嘴”?那么之后有更加“令人安心的大嘴”之称的“花丸”又是为什么?这些都没印象了,随后因为大小姐拉“郡道”老师入坑更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谢谢你“金憨憨”(笑)。

我要说的是某天我无意间接触到了“万恶的乆乆人“这个群体,看到了”南登“流传甚广的”看《最后一课》“视频切片”。在只听说过《女王降临》这个概念,并第一次看了《最后一课》后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接下来就是关于我接触到的米忽悠。

6.2 崩坏3

手游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崩坏3》的覆盖率在整个游戏群体中大的可怕。即大部分手游玩家都体验过崩坏3,几乎所有手游玩家都知道崩坏3。当然这是几年前的说法,放到现在由于手游特别是二次元品类竞争非常激烈,可能已经完全不同了。

第一次知道米忽悠是因为《崩坏2》。我依稀记得在那个智能手机刚崛起岁月,在移动端几乎没有二次元的”蛮荒年代“。安装一个末永未来的live2D应用就高兴的不得了的时候,遇到《崩坏2》给我带来的冲击力可想而知。但是说实话吸引我的也仅仅是美术风格,游戏本身玩法我其实完全GET不到点。就像之前《少女前线》联动《崩坏2》直播时,羽中进游戏表现出各种不理解,简直和我的感觉一模一样。所以当我看到崩坏宇宙战力排名的时候出现关于《崩坏2》的角色时就在想,这是谁,我怎么没见过。

随后崩坏3的时代到来了。无论是开服之初还是现在,移动端 + 二次元 + 3D + 动作这几种要素的结合依旧无人能超越崩坏3。后来的有力竞争者《战双》由于缺少足够的技术积累与运营经验,似乎开始走与崩坏3不同的模式。开服之初崩坏3在各个QQ群里流传着各种表情包,比如“为什么别人家的芽衣有鬼铠穿.jpg”,“舰长你不要我了吗.jpg”,颇有玩舰C时“该大建了.jpg”的味道。随后开始了乐此不疲的打深渊,期间经历了著名的0.98后似乎大家都咸鱼了起来,再后来似乎出了个冰系八重樱。慢慢觉得这游戏太浪费时间就渐渐弃坑了(舰C同样的理由)。也不知道几年后在地铁看到有人玩崩坏3,好像是多了个后宅系统,很多角色小人在里面走来走去。

再之后就是看到联动EVA的消息。时隔多年又一次将崩坏3下载到手机里,进游戏后发现已经完全不知道游戏怎么玩了(各种各样的代币)。看到好友列表都是三年前最后一次登录的,用剩余的石头抽了明日香和朗基努斯之枪(送的还是抽的没印象了)。我非常喜欢EVA的美术风格或者说设计风格,所以当把看板娘换成明日香舰桥背景换成NERV后喜欢的不得了,于是又连续登录了好几天(就为了多看看)。再下一次是听说联动原神,本来想肝一下联动角色,进游戏完全摸不着头脑。

今年的EVA播出后,一些对剧情不满的观众开始散播“EVA正统在崩坏3”的言论。

再之后就是所说的崩坏3的“第二春”,我看到了“南登”著名的观《最后一课》视频切片,和大部分观众一样笑着笑着就哭了。我惊讶的是这种剧情可能发生吗,难道主线剧情接近尾声了吗?我再次进入游戏发现多年前的进度在雪原章节,随后一路打到天命总部,见证女王降临,烈焰焚尽的真红之剑,到了最后一课。在游戏里看这段剧情代入感非常强,就像弹幕说的那样“欢迎来到崩坏3”,最后一课算是崩坏3正式拉开了序幕。无论是从游戏走向还是剧情,到这里才有了最终对抗崩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这中间还有个多少周年的餐厅活动感觉还挺有意思,结果有个守点的活动由于输出太低怎么都过不了,从那时起正式做一个签到党,每天中午吃完饭上游戏签到。

关注了崩坏3账号,看到了堪称经典的《薪炎永燃》。又关注了一些音乐人听他们的音乐解析,到了《星火流音》后我对崩坏3以及米忽悠的看法彻底改变了。

纵使黑云蔽日,我也要燃烧天空,带你找到回家的路 
纵使长夜漫漫永劫无期,我也要化身星辰点燃希望,你的誓言由我来实现

有些文化符号也许真的能融入音符和文字,对国人来说也许是弦乐丝竹,又或者是厚重鼓点。就像即便我没有在游戏里体验过浮华的剧情,但是当音乐会响起舰桥音乐的短短几个音符,就感觉心头有股感情随着旋律翻涌起来。就像去年的春节假期明日方舟画中人剧情,听夕在画中讲一个小和尚的经历时,缓缓响起《踏寻往昔之风》之风的旋律。那辽远空旷的战鼓与悠扬又缥缈的笛声,当时就感觉到一股巨大沉重的荒凉与冷峻和温润与秀美。就像从边塞归来的将军一身寒甲带着寒气尚存的长枪,与一个在轿子里身着红袍的姑娘相向而行,轿子上鲜艳的红色丝带随风飘动,将军似乎想起了什么回头望了一下轿子,片刻后又继续前行。就是这样短短的几分钟旋律,心中闪现过一篇篇记忆中都已经模糊不清的边塞诗歌与意向,就那么一瞬间眼前就模糊了。也许这和听一些其它非常优秀的音乐不同,这种心境和共情是只属于我们的。

音乐会之后预告的后崩坏书第二章,也让我第一次进入游戏的后崩坏书章节。虽然多少年前就有了八重村这种让人槽点满满的开放世界,但是当我进入了同样声称是开放世界的后崩坏书第一章的时候还是被这完全与之前不同的感觉所吸引。我对崩坏3的认知还停留在开服乱按闪避的阶段,所以让我在其他关卡试用新角色都感觉很不舒服,特别是一些近战角色。先不说技能如何,就只有浮空攻击这一条就给人莫大的爽快感。更不用说后崩坏书第二章那种丝滑顺畅的技能与连携技能。先不说无敌的英杰斩给人安心的感觉,仅仅是缇米朵冰系旋转攻击就感觉无比的舒适。同时对于崩坏3主线与后崩坏书中间的关系,以及崩坏宇宙的发展,还有和原神的剧情与设定的关系,同样非常有趣让玩家津津乐道。

Every night brings a dream but the day, relentlessly, keeps me awake
梦境很多,清醒的现实却仅有一个
All the rest will be torn up whenever a choice is made
选择其一,其余的便不复存在
Every living soul in the fray striving for their own safe place
众生纷扰,为一席安宁之地
Life is too long to end at a grave
墓志铭太短,此生太长

再见了,大发明家。

6.3 原神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我对《原神》这个游戏的评价彻底改观就是因为上面这首《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原神刚开服时,由于当时玩崩坏3的惯性就对这个游戏保留基本评价,蒙德区域只能说平平淡淡。不过虽然对米忽悠的卡通渲染有过期待,但是在这个自由视角下的卡通渲染表现出的效果着实让我惊讶。当时我也不怎么做任务满世界跑,机缘巧合之下从晨曦酒庄翻身越岭来到璃月港(根本就没发现石门)。也没有什么角色,队伍是流月针香菱,皇女,芭芭拉,女仆,当时感觉超载伤害真是高,期间还用了一段时间丽莎但是还是觉得皇女比较安逸。在后面“未归的熄星”中突然发现输出不够非常痛苦,才把香菱换成刚抽到但是没资源升级的卢老爷。后面有了甘雨后就一直保持着卢老爷、甘雨、芭芭拉(猫猫)、钟离的队伍。

到璃月后这一路上能爬山就不走路,后来回想起来没有跟着剧情和引导反而错过了很多惊喜,很可惜。当我爬到天衡山的时候遇到“小姜”,接到捉迷藏任务时候,举得似乎又是个平淡无奇的故事线,于是我一路按F。直到第三次捉迷藏我隐约感觉这文本不对劲,然后跟着仙灵打开宝箱后看到院落的布局后很惊讶。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对这款游戏的评价开始改观,认为需要仔细读一下文本品一下剧情。之后我开始按照JRPG的感觉和每一个NPC对话,收集大世界的各类只言片语。

然后那一天到来了,钟离个人背景信息介绍里有这么一句“欲买桂花同载酒”。我觉得这可能不简单就去找了原文,当看到“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这句的时候似乎内心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一样。立刻传送到望舒客栈桥下的浅滩,因为我隐隐觉得这句待机语音就是在暗示荻花洲。之后我读到归离原的故事,读到魈的故事,看到夜叉的故事,以及后续逐月节的故事,我更加确信了这一点,期待归离原故事线的展开。可以这说,由于钟离的待机语音,我对于这个游戏有了彻底的改观,又因为后面连续的两场音乐会我对于米忽悠的本身的评价也有了改观。

风雨犹祝,山海同欢,是承天地之佑;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烟火人间依旧。
功名在我,百岁千秋,毋忘秉烛夜游;
今古诸事,激荡中流,宏图待看新秀。。

很多时候看文字我有一种个人特有的感觉。可能是某些词语又或者是某句子的语调,一旦对上感觉就有非常深的共情感。上面逐月节的文字,依次是萍姥姥,甘雨,凝光和刻晴朗读。也许是为凝光配音的杜老师声线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我觉得这句话是如此的有韵味,再加上配乐由厚重沧桑到活力十足又欢快,凝光语调透露出那种雍容与自若不禁让我回味良久。

游戏本身的质量,给我的感觉是从金苹果群岛开始似乎米忽悠内部打磨很久的工作流程开始发挥作用。无论是产出还是质量都逐常稳定,到了年末海灯节与渊下宫的开放甚至一度让人觉得这次更新内容之多有点不可思议。而对于我这种剧情爱好者来说打开渊下宫大门的那一刻,伴随着如在耳边为你讲述遥远又坚韧的奋斗故事一般的音乐,到后面如浮在高空辽远又空旷的女声,给我一种无法描述的厚重与艰辛的感觉。以至于后面看似平淡无奇为图书馆找书任务,其背后透露出的故事与其说是令人惊愕,不如说让我非常的动容。比如龙蜥研究所,又比如为了追《日月前事》倒在路边的地走官(也许是想太多了…)。

韬玉之石,可明八荒。灿若天星,纵横无双。
天动万象,山海化形。荒地生星,璨若烈阳。
皎月落枝,南天龙吟。灿阳一瞬,不动岩心

结尾用钟离传说任务第二章相关的诗词,内容上在排除“商业互吹”环节后与第一章相比补足了很多战力的设定。当然这些可能会一直存在于背景设定,使用以小见大旁敲侧击的方式呈现。一旦完整的表现出来必定会出现“设定战力跌落”的问题。另一方面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暗示,特别是“天动万象,山海化形。荒地生星,璨若烈阳”这句,似乎是在说钟离过去的某个时刻,甚至我认为在下下个版本的“层岩巨渊”会出出现线索。以至于会不会像渊下宫那样给出大量设定信息就不知道了,不过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层岩巨渊是从一开始就在开发,但是一直无法完工的地图。结果现在放出消息来看地图的范围和规模都挺大的,又直接给出类似盾构机一般的明显是坎瑞亚科技的怪物。也许会进一步揭示出世界观设定,坎瑞亚的蛛丝马迹,千岩军历史,若陀与元素龙王的设定等等,非常期待。

6.4 崩坏宇宙

渊下宫这次直接揭示背景设定的剧情,似乎有增加了整个原神的世界观设定以及与崩坏宇宙的关联,进而给剧情爱好者带来足够的线索。但是我还是认为,目前原神的世界观设定边界依旧不清楚,在并没有明确范围下甚至不排除整个原神的世界是提瓦特大陆的局部设定,能不能和崩坏宇宙在设定上对应都是未知数。在官方没有明确前有很多推测比如原神世界是一个崩坏宇宙独立的世界(有一定的官方支持),原神世界是雪景球(解释了地下与外壳),原神世界是一个飞船(滚筒或者环形世界)等等。都能解释某些设定,但是总体依然无法自圆其说。

在崩坏3主线剧情逐渐接近尾声的现在,逐火十三英杰几乎已经要全部揭晓。这直接否定了双子是逐火十三英杰之一以及方舟计划的执行人的推断,不过对于双子评价落款上的 K.K署名仍然是目前原神能与崩坏宇宙直接衔接的桥梁,我真的不希望原神世界观边界的缩小,让K.K成为特瓦特的历史人物,在崩坏3中K.K这个落款是间接出现过的。到目前为止唯一能和K.K有关联的只有凯文卡斯兰娜,也不可能到了后期再出来个卡斯兰娜。提瓦特历史在渊下宫后出现了第一王座与第二王座,日月前事这个历史究竟与双子到来差了多久?目前推测第一王座战胜第二王座断绝直接引导地上的民众,改为七元素选拔机制。双子出场是在坎瑞亚毁灭,这明显和两个王座的历史相差甚远。我在看到两个王座故事还在想某一个会不会是方舟计划实施者来到了这个世界,目前看来是完全没有依据的。同时整个提瓦特人类都是外来者,双子也是外来者,两个王座也是外来者。在《日月前事》时间线没有明确,剧情没有补完前这一切推测都是徒劳

“天命腐朽,逆熵无能,天下英雄,唯凯文和我尔。奥托一日不死,德莉莎就始终是个小姑娘,潜力再高也没用。论战斗技巧,我胜过凯文一筹,算上天火,我们55开吧。”啊,对对对。识宝说的很对。

崩坏3的剧情甚至说已经是到了后期,后崩坏书更是直接说已经“战胜崩坏”。在官方放出“毛球文明”和“天上之人”设定后,俨然一副要打上宇宙,甚至是打穿平行世界架势。我想在奥托之后会先讲明白主线和后崩坏书的剧情,而且好像哪个PV里还提过。我觉得这将是不逊于女王降临的有足够冲击力的剧情,而我们真正的主角也将回归。以目前的设定来说崩坏宇宙中关于世界的设定和战锤40K相似,都是以星球为单位甚至再准确一点是恒星系文明为单位。新作里面的列车也似乎是同一个宇宙中在不同世界中旅行,同时那里面似乎是比其它已知平行宇宙更加“高魔”的宇宙。所以这里能不能揭露整个崩坏宇宙更多的设定,以及将来连接不同崩坏宇宙中的世界,我们拭目以待。

7. 最后

写了这么多虽然崩坏宇宙相关是我想写的最多的内容,但是每抛出一个观点就会卡壳一次想想,总的来说磕磕绊绊。但是凡人修仙传却是写的最顺畅的内容,也许是因为没有看过原著剧情只了解一部分写的比较随意,总是非常畅快。其他的说实话写的都不是太满意,因为平时没有积累大部分都是假期几天临时想的,总感觉少点什么但是又没什么写的。之后就是找不到图像素材,仅仅是几个配图就翻了好几天。特别是沙丘的扑翼机当时偶尔在什么地方看到详细的设定图,现在怎么都找不到,累。

最后就是这一年输出文字太少了,以至于到了年末才想起了要写点东西。顺着想法写又经常卡在某些词语,眼看就在嘴边但是就说不出来。整篇文章写完后回去修改错字与润色又很困难,很多句子都没法流畅读出来,润的我都想“润”了。

期待2022。